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09/9/13 15:13:44 作者:无
立足课堂谋发展 扎根教学求质量
----上元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工作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基础性”的六个方面为重点,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五严规定”,紧紧围绕“规范、质量、特色”三大主题,立足常态课堂,复兴常规管理:以研究有效教学模式为抓手,努力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
细化管理过程,不断熟悉、适应、调整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着力引导教师实践教育教学思想,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工作要点:
一、立足常态课堂,规范教学常规
1、进一步落实常态课的要求和管理。
以《上元小学常态课要求》和《上元小学常态课管理要求》为准绳,进一步落实常态课的管理,扎实提高常态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重点开展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方面要研究课堂模式,积极探究适合小学特点的有效教学模式。重点研究:预习稿的研制和开发,学习小组的建构与合作。努力做到:分组要合理、交流要充分,反馈要及时,指导要恰当,组间和谐竞争,组内帮扶到位。
另一方面也要参与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根据不同年段、不同教学要求,研究制定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我校教师对有效教学的关注和重视。
本学期将在五语、三数两个备课组开展“导学案”试点工作。
2、深入、规范的抓好教学五认真管理。
利用本学期时间,完善语、数单册教材的基础教案。为各位教师备好课提供支持和帮助。各备课组长与骨干教师要在集体备课上出精品。
各教师在课堂上还要继续做好两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一方面要研究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训练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的坐,端端正正的写,聚精会神的听,有滋有味的读,有声有色的讲,为孩子一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探索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学习方法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关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内化、固定为平时的学习行为。
学校将加大学校行政人员随机巡课和听课的力度,不定期的对年段部或学科进行集体视导。
继续加强优化的练习设计研讨。语、数学科各年级每学期要完成不少于十五次的练习设计。
开展好学生辅导工作,努力做到优生更优,后进生有足够程度的转化。尤其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在教师中广泛调查研究后进生定位,探索改进方法。要走进班级,走近教师,同教师共同研究后进生的成因、表现、转化办法。在此基础上加强各学科的后进生转化工作,试点后进生转化机制。在实践中做好后进生档案跟踪。
在严格执行“五严规定”的基础上,搞好过程性检测。认真准备学期末的规范办学条件下的非毕业年级学业水平调研检测工作。
二、强化队伍建设,打造阳光团队
以教师为主体,以骨干作引领,以教研专题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以学科骨干引领教师整体发展之目标。
1、普及语、数备课组,集中、突出教研组管理。
设立语文、数学学科大教研组管理下的备课组,提高集体备课的要求和质量。备课组活动前要认真准备,主备人是谁?备课纸质稿是否准备好?主讲人是否落实?集体备课几个课时?时间、地点、器材是否准备好?
教研组活动前要确定活动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么开展研讨?并进行效果预测。
各教研组要抓好骨干教师的观摩课与课任教师的教研课,要进一步细化过程,突出课堂观摩和课后探讨的环节,要在各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深入扎实的做好这一工作,努力做到:上一次,提高一次;上一课,成熟一课。
本学期区教研室要开展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比赛,各学科教研组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教研过程,提高教研效果,要在团队作战的基础上取得片、区级比赛的优异成绩。
外出教研活动实施登记和反馈。活动前到教务处领取外出活动登记表,带着任务参加活动。回来后将会议主要内容和收获上交到教务处或是进行二次培训。
2、组建教师发展梯队,打造阳光团队。
品德课题研究组与数学生态课堂研究组是我校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两个阳光团队,本学期将继续深化这两个课题组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这两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语文、英语学科要成立校级核心团队,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教科研的活动。本学期还将结合工会建设,成立“传统国学”和“教育理论”两个学习小组,厚实底蕴,积累文化,引领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丰富自我。
各学科团队要努力做到:
一抓学习: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引领教师走进文化书籍,走进传统经典,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丰厚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学习国学经典、理论名著,也可通过订阅教育报刊杂志学习有价值的、可操作的文章,还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研究和交流,学习名师、大师的教学经验。
二抓反思:着力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思活动,引领教师不断进行反思,让反思成为全体教师的习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
三抓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要形成生态共荣。教研专题和研究课题要保持一致,课题要来源于教学,并走进教学;教学应通过研究走向提高,走向优化。主课题与个人课题要形成生态共存。
我校现有国家级规划课题《我国中小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建设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实证性研究》,教育部规划课题《友善用脑—开发学困生学习潜能的个案研究》,省级规划课题《构建数学生态课堂》,市级规划课题《品德与生活向课外延伸实践活动典例研究》,市级规划课题《小小校园DV台,文明养成大舞台》,各教师要围绕这些课题,积极参与。学校也将通过沙龙研讨、课堂观摩、主题研讨、教学设计比赛等各种形式组织教师来探索和研究课题,并借此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注重校本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1、努力构建彰显特色的校本课程。
努力宣传校本课程理念,要站在文化的高度来理解校本课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文化人”;教育是要以人类长期积累、积淀的文明成果来教化人,校本课程是教化人的重要渠道。
在此观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实践。在文化的高度下规划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要在“活动”和“组织”的支撑下,探索校本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要建立多彩的组织,开展多样的活动,倡导教师个体或者小团队依据学校规划,发掘自身优势资源,针对学生特点,开发适合的校本课程。
学校将积极参与低年级部的“儿歌助我行”的习惯养成教育,着力试点,实践传统文化在我校的继承与发扬。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同时,还要积极动脑筋,开展丰富多彩、陶冶身心的活动,让学生的“剩余时间”和“过剩精力”有所作为。要与德育处共同计划活动的主题和序列,与年段部共同协商活动的落实。
继续推进“振兴课外阅读”行动计划的实施,高年级语文教师要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要对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研究,积极实践,从而实现更多的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好读书”这一目标。在推进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把握课外阅读活动的度,坚持以提高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的兴趣为宗旨,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
积极利用参加区级以上学科学生竞赛的机会,带动校内学生的普及性活动。
3、抓好毕业班的教学管理。
(1)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党员、中层领导、骨干教师的数量,引领普通教师不断前进。
(2)抓好过程监控,提高管理效益。
(3)群策群力抓好毕业班工作。一要增强目标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分管校长、蹲点行政要随时指导督促;围绕目标,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二要定期开好三会:家长会,任课教师会,分层次的学生会;三要坚持“课堂抓主流,课外抓辅导”的策略,既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又要加大提优补差力度;四要加强年级部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共创佳绩。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也是打造教师队伍的主阵地,还是锻炼学生的主阵地,抓好这个阵地的建设,就一定能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