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团队引领效应 推动教师整体发展
发表日期:2010/4/20 8:41:07 作者:无
——南京市校本研修现场观摩会材料
前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大家相约上元小学,共同研讨校本研修大计。回顾我校从最初简单的校本培训及至今天的团队引领式校本研修,离不开市小培中心的指导,离不开局领导的关心,离不开数次与大家的交流学习。今天,我们在此展示我校的校本研修的情况,谈不上学习,如果引起大家的一点共鸣,得到大家的指导,这才是我们的希望。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从三小点,简要汇报我校团队引领式校本研修的发展历程和做法。
三次历程:
投示:朴素的校本培训 —— 打造阳光团队 —— 推动整体发展
(1999——2001) (2002——2007) (2008——至今)
简介:这是我校校本研修的三次历程,也可以说是我校教师发展的历程,从起初的经验型逐步走向研究型,从起初的各自为战到逐渐融合及至携手共进;这也可以和着我校发展节拍的历程,从1996年独立分设的困境,到创建省市实验小学。下面一一介绍。
一、培训——在困境前行中开始自省(三个一)
投示:
一个真切的需要:学校需要发展,教师需要专业培训
一个简单的举措:集中式学习,简单的二级培训
一个朴素的想法:分组式合作学习
简介:
一个真切的需要:我校自1996年开始独立分设,当时小学部原来只有十几名教师,96、97、98、99连续四年是调进教师的高峰期,每年大约有20名教师自乡镇调入这所新分设的学校,研究能力和意识都教薄弱,跟不上学校发展和课题的研究的需要,学校急,教师也急。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校本培训已经成为我校的迫切需要。
一个简单的举措:为此,我们发起了教科研培训小组的倡议,教师可以自愿参加,欣喜的是多数中青年教师都报名参加了。于是,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二级培训”三结合的办法,仅1999年一年下来,我们就感觉到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个朴素的想法:2000年,又因为集中研究课题的需要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我们开始了自由分组学习研究,一些志趣相投的教师便走到了一起,这就是后来教师团队的雏形,而当时各组的召集人,后来也成为了团队中的领军人物。
二、团队——在锐意创建中走向自觉(三个需要)
2002年全国知名教授鲁洁带着品德与生活的课题走进了我们学校,2003年特技教师詹明道带着“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课题来到学校,应该说,这为当时我们的小组学习形式向团队建设的裂变带来了极大的契机。
我们针对学校教师的队伍结构和实际的需要,成立了“语文研究班”、“数学生态课堂研究组”、“品德与生活(社会)研究组”三个阳光教师团队。几年来,教师们吃了很多苦,但也收获着团队创建带来的专业发展的幸福;我们从团队创建的轨迹里总结三大策略:“引领”、“平台”、“激励”。即:以多元引领为团队插上翅膀,让教师飞得更快更高;以多元平台为团队构建立体舞台,让教师得以磨砺展示;以多元激励为团队注入激情与活力,让教师敬业乐业立业。这些策略在材料中都有,不在赘述。下面,我就团队建设中我们是如何满足“三个需要”,不断打造团队的。这三个需要是:
投示:
团队需要价值观的引领
团队需要领军人物的带领
团队需要多元活动的锤炼
简介:
1、团队需要价值观的引领:实践中我们深感价值观之于一个团队的重要,他应该是大家在奋进过程中追求的目标逐渐趋向一致,相互牵引的动力凝聚成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互帮互助中缔结的真诚友谊。这是个长久的过程,在此我选取三个关键词来讲:
目标引领:我们引领团队每一位教师规划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建立个人愿景。团队中提出“立足眼前,构想五年,放眼未来”的口号,尤其是青年教师每人制定了自己的三年奋斗目标,五年成长规划,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学校的名师工程与骨干教师奋斗目标统一结合,使教师的自我实现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而实践也表明:一个振奋人心、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就可以起到鼓舞和激励的作用;只要你扎实了过程付出了行动,想不成功都难。在市区2006年“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标兵”“骨干教师”评选中,团队教师多数成长为区骨干,有7名区学科带头人,10名区青年教学标兵。
激励赏识:没有团队的整体战斗力,仅仅靠诸葛亮是很难实现“天下计”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团队中,个人和集体是“和而不同”的,激励的最佳状态也是个人与团队的协调一致、和谐发展;管理层如果能将个人激励和团队激励有机结合,那么收获的将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还有整个团队的和谐及坚强的战斗力。(例如,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研究团队”里,我们激励每一个实验教师:“抢抓机遇,努力做《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实验的先行者”。同时,我们又激励团队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奋斗目标。教师在实验研究中迅速成长,有的赛课在市、区获奖,有的首次应邀到外省市讲学、上课,有的文章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有的多次面向省、市、区开课,有的成为区、市青年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学校先后出了5辑《走进生活德育》研究专辑,并在鲁洁教授等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编著了《走进德育课堂》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课题研究成果在江苏省“十五”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品德与生活(社会)研究组”也被区政府表彰为“青年文明号”,这也激发了团队成员的自豪感和光荣感,形成一种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力量。)
情感投入:我们的团队教师总是这样说:“苦一些,没关系,只要大家在一起合作的愉快。”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友谊的珍贵。可能我们可以从一会的团队展示中的故事分享中更能感受到这一点。
2、团队需要领军人物的带领:一个高效团队除了需要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外,必须有领军人物。如同一支有战斗力、高水平的队伍,需要指挥员。起初,我们也还只是学习小组的召集人,还缺乏团队领袖的气质,然而一是有幸我们得到像鲁洁教授和詹明道特级教师这样的大师零距离熏陶,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催生了团队中的“核心层”。如:数学团队中,李月胜老师成为市区教学青优,芮红梅老师、苏飞老师频频在市区开课,成为区年轻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品德与生活(社会)团队中,陈先凤成为市学科带头人,钟海燕、方峥嵘、李群、钱宏华成为区青年教学标兵或学科带头人。他们也逐渐成为团队发展中的引领人物。
3、团队需要多元活动的锤炼:我们以活动带动行动,着力推行“五项活动”。即:①教学骨干评选活动:我们在团队中提出“做好校级骨干,争当区市级骨干”,结合“三年目标五年规划”开始了拉练长跑。②青蓝结对活动:团队核心层教师每人带一名徒弟,并制定目标拟定措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③“练功”活动:观看名师教学录像,从中汲取教学艺术;进行教学设计、案例设计、作业设计等比赛。④教科研活动:团队骨干教师人人有研究专题,积极参与学校课题研究,有的团队本身就是一个课题研究攻关组,如数学团队承担着学校省级课题“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重任。⑤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开一次校级展示课,核心层要在片级以上开一次展示课,学校积极主动承办教学研究活动,抓住各级各类学科课堂教学竞赛的契机,鼓励青年教师人人参与,让优秀者脱颖而出。
三、整体——在滚动式发展中趋向自为(三个走向)
前不久,我们和黄书记金主任共同研讨时,就曾达成共识: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推动教师的整体发展。这就如同经济上的炒股,大盘不涨,绩优股也发展有限。这是必然的规律,我们的团队起初来自于教师群体,只有再回归教师群体,并推动整体发展,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才能走向更广阔的科学发展之路。打造“教师团队”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手段,因为我们团队的精神就是携手进步,共享专业成长的幸福;因为我们憧憬追求的不只是一花独放,更是春色满园。为此,我们主要实行了三个形式的转变促进质的转变,即“三个走向”。以此发挥团队的引领作用,产生辐射效果,推动教师整体发展。
投示:
从沙龙研讨走向百姓讲坛
从循环日记走向网络论坛
从创建团队走向激活整体
简介:
1、从循环日记走向网络论坛:循环日记是我们在团队学习中采取的促进教师反思的革新措施,它取代了传统的各自写学习笔记的形式,有着相互分享、相互赏识、相互促进的优势。后来随着校园网的建立,网络的快捷性和开放性更显优势,我们开辟了学校bbs教育论坛,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学校的需要开设专题,从起初的团队教师登陆,核心层教师发帖,到渐渐地热闹起来,及至现在登陆论坛已经成为团队教师乃至群体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
2、从沙龙研讨走向团队展示:沙龙研讨也是我们团队共研的一个有效形式,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沙龙、专题沙龙、评课沙龙三种形式。为了更好的发挥其激活全体教师的作用,我们把沙龙从会议室、图书室移植到阶梯教室,让沙龙活动成为一种团队展示,教师可以学习,可以参与。今天大家看到的团队展示和百姓讲坛就是这一形式。
3、从创建团队走向激活整体:学校的“语文研究班”、“数学生态课堂研究组”、“品德与生活(社会)研究组”三个教师团队,在我们上下一心地努力下,取得了些许可喜的成绩和经验,然而更可喜的是我们借“阳光教师团队”榜样之力激活全体,乘燎原之势影响全体。团队打造的核心层教师,他们站出来就是一面面旗帜,他们分散在各年级部各教研组发挥着学科引领作用,不仅仅是他们过硬的专业素质,还有他们搏击奋发的品质,带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科教学水平的攀升;团队铸就了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正不断渲染到每一个教师的心灵。一是原先的三个团队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我们起初创建的三个团队,后来应团队的建设需要和一些教师的主动申请,团队吸纳了许多新成员;二是教师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志同道合了,于是我们又组建了“网络论坛管理组”、“读书俱乐部”、“教工球队”、“寄情山水旅行社”,尽管有些似乎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不大,但这充分表明了团队的魅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人都是向往美好,渴望成功的。
总结:
投示:朴素的校本培训 —— 打造阳光团队 —— 滚动式发展
(1999——2001) (2002——2007) (2008——至今)
简介:再次回顾我们的校本研修之路:我们从起初的面向全体教师的普及培训,到打造核心团队,更高更快的发展一部分人,及至现在,再回到整体,以团队引领全体教师校本研究。我们感到这是符合我们的校情的,也是符合事物规律的。
以上是我们在坚持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的些许感悟和做法,与诸位学校的经验相比,仅仅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我们渴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再次感谢大家做客上元,给予我们关心和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