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助我成长
发表日期:2007/11/17 19:25:53 作者:无
实验助我成长
——我的实验感言
南京市上元小学 钟海燕
2002年9月,我参加了品德与生活课题的研究,说实在话,在刚刚接受课题研究这个任务时,我还不以为然,心想,无非是课题组成员上几节研究课,交几篇论文而已,一个月下来,亲历课题计划的研制,活动安排的拟定,在两周一次的开课,听课,评课及读实验中的困惑与对教材的看法的座读会,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次不同一般的课题研究,此时的我开始畏惧了,后悔了,畏惧的实验的漫长路何时了,后悔自己上了一条不该上的船,随着实验的推进和深入,随着对实验组专家的交流与了解,慢慢的我开始庆幸,庆幸自己当初捏紧了那张引领我走近新课程的“船票”,庆幸自己终于登上了“峰顶”,看到了它美奂的“五彩池”。
实验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收获的。实验使我转变了两个观念,通过实验牢固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实验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欠缺,在课题组里,我最畏惧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开座谈会,一件是写论文,对于本来就不善表达的我,在倘大的会议室里,面对着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说困惑,谈感受,每每至此,我都会如坐针毡,脸红到耳根,往往也会思维停顿,词不达意,写文章也常有写不去就趴着睡着的困境,在课题组活动中,我常被鲁教授赵老师、潘老师精辟的分析,敏捷的思维,滔滔不绝的演说所折服,年近古稀本已是享受天伦的年龄,可他们还在挑夜灯战,潜心学习,我被她们的学习精神深深感动着,鼓舞着,也更坚定了我不断学习的决心。
通过实验,自己的教学观念也得到了转变,首先是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以往我们教师都是教教材,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把教材看作是神圣不可更改的,实验中教材在我的心中褪去了神秘的光环,我们用审视的目光看教材,针对本地区本年级本时期的实际情况在用教材教,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与高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真正使自己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其次,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尝试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对话,在生活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在这次实验中,不论是在专家学者身上,还是在陈主任和我们实验教师的身上,我都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敬业爱生的精神,陈主任总是迸发不完的智慧火花,邢老师对学生总是那样亲切、和蔼、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纯真的心,周琳课堂上总是那样的洒脱和机智,方峥嵘、吴般凤、朱金娥组成的“小智囊团”总是有生产不完的聪明才智和快乐,我身在其中乐在其中,感动着幸福着。
实验,锻炼了我的意志,在实验中苦不言败不馁。实验两年多来,从省级、市级到区级、校级大大小小开了十几节课,其中我感到最难的一次是去年上《我不胆小》一课,那一次上课可以说是对我毅力能力和意志的大考验,当时,姜老师一再强调要在这一节课上体现对话教学的思想,大家都知道,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对话是何等的困难,对话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听到还要将听到的信息在大脑中整合处理与自己的思维进行重组,最终再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包含了诸多的学习品质和能力,对于能听懂,能说一句完事的话就不错的学生现状来说是何等的困难,而且是面向省级开课,我首先想到的是课上砸了,丢不起这个人,那一次乐观、开朗、笑对人生的我哭了,如果说那一节课是我尝试“对话教学”痛苦的开端的话,现在我便享受着“苦尽甘来”的快乐了,课堂上学生的对话甚至激励的辩论,会让“闲”在一旁的我有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得意。
之所以说上这一节课是对我毅力和意志的考验还有一个原因,就在面向省级开课的前夜三点多钟,儿子发高烧39度几,我们赶紧抱着儿子直奔医院,深秋的夜晚寒气逼人,让人不免瑟瑟发抖,宽大的输液室里,小孩子的哭闹声、咳嗽声、电视的噪杂声,儿子的呻吟声,让我的心情更加烦乱,等儿子渐渐睡去,我赶紧拿出教案,此时疲惫不堪的我已心不在蔫,因为心存对“对话教学”的畏惧,我一遍一遍地预演,看教学过程,预设着课堂上一切可能发表的状况,浑噩中已到凌晨6点,儿子的输液已经结束,由于丈夫在东善桥工作,休息须交接班,请不下来假我要开课更是不行,回家梳洗完毕,换了身衣服,涂点口红人显得精神了许多,儿子只得继续上幼儿园,那一天,他依然第一个走进幼儿园的大门,望着儿子渐渐远去的身影,一阵愧疚涌上心头。
在实验中我不断的成长,成熟起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锻炼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给予我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