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学校管理>>校务公开>>阅览文章

学校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10/8/28 23:02:47 作者:无

增强创先争优意识   打造生态教育品牌

——上元小学2010-2011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工作指南,秉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开发潜能、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围绕“优质、特色、生态”的主题,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三大策略:追求优质教育,打造学校综合实力;立足特色发展,营建校本课程文化;凝炼生态教育成果,塑造学校品牌。

思路措施:

关键词一:优质教育

理念内涵:优质教育是呵护童年,培养学生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教育;优质教育是刚柔相济的学校管理富有效率和效益,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师生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的教育;优质教育是我校争先创优、彰显特色、打造生态品牌的综合体现。

1.离不开常抓不懈的安全养成教育。

(1)坚信只有安全了,才能有快乐健康地成长。近两年是我校校舍的改建时期,安全教育则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学生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橱窗板报等渠道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值日教师的巡视力度,结合开展相关养成教育活动,确保学生的活动学习安全。

(2)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让规范成为习惯。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做最美的上小人”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意识、社会文明意识教育,把贯彻落实《守则》和《规范》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借助“新三好”榜样的力量,依托四项常规检查岗,落实“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行为美,语言美”等常规教育,通过“争当新三好”活动引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2.离不开刚柔相济的精细化管理。

(1)严格执行“五严”规定。

按照“五严”规定的文件,要求全体教师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自查自纠,接受民主评议,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依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学校《章程》,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力求使学校管理制度精细而简约,结合“岗位设置”进一步完善学校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来引导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的健康发展。

积极推行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规范教代会的工作,做好教代会换届选举工作,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调动广大教职工参加与学校决策、管理的积极性,争创市模范“职工之家”;坚持“校务公开”,接受广大教师、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让广大家长和社会人士更加了解学校,关心学校,支持学校办学。

(2)优化教学常规管理。

备课管理求“严”。 继续坚持“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集体备课程序,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指导、研究和实践工作。集体备课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岗位责任制,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和年段主任要参与指导备课组的活动。每个老师在集体研讨前也就是初备环节做好充分准备,每位教师都要进行个人的二次“手写复备”(应每节课都有)。

课堂管理求“实”。加强巡课力度,增加巡课次数,增多巡课内容:不仅要看有没有人上课,还要看上课时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常规是否规范,巡课的情况实事求是进行公示,处理;各年段部结合学生特点提出课堂常规训练重点,并具体落实检查。

作业管理求“精”。作业内容讲究“精当、灵活、有趣”,作业量严格按照“五严规定”,作业的批改按照“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的总要求,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双赢效果。

(3)细化德育管理。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实施德育序列教育。各年段部、各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教育,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分别是低年段:常规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中年段:爱心感恩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高年段:团队合作教育,理想进取教育。由此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把握少先队的组织属性,以深化常规工作为抓手,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抓好大、中、小队的队组织建设,加强队室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发挥红领巾广播站实效,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4)加强体卫艺国防科技工作管理。

进一步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的常规管理,有效组织大课间等活动,力争在区田径运动会再创佳绩;加强卫生习惯教育,开展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室要不断创新心理咨询方式,贴近学生心理需求,组织好科技发明等活动。新学期,要优化学生大课间锻炼的组织和内容,提升学生大课间锻炼的质量。卫生室加强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监控与指导,完善红十字工作,进一步健全组织,开展活动,发挥红十字示范学校的作用。

3.离不开携手共进的师资队伍。

(1)加强党建工作,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淀教育情怀。

党建与行政工作结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建设与师德建设结合,培养一批不仅能投身于教学教改、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而且更加能投身于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挖掘学生潜能成就其一生的素养和品质的教师;充分发挥团、工、队阵地作用,凝聚人心,发现和培养优秀分子入党,发现和宣传“身边的感动”,真正地将“争先创优、牵手行动”活动引向深入。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教学管理为载体,党群组织建设为抓手,师德建设为核心,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党员干部上好党课活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二是党员亮身份,展示范岗活动,加强制度建设;三是建设好阵地,利用好阵地,加强组织建设;四是开展好系列活动,形成鲜明特色并将此类各项活动与评比考核结合,与名师、优秀教师评比结合。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逐渐从适应走向效应,从事倍功半走向事半功倍。

一是要更新观念、确立“四种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率先意识、创新意识。各班子成员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从学习中找“差距”,从“差距”中寻发展,积极谋划“十二五”规划,争创学校品牌;要强化责任意识,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要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要克服工作的惰性,不断创新管理,提高管理的绩效。

二是要强化素质、提升“四项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决策设计的能力、组织执行的能力、反思调整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每周五的行政议事会,分析前一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下一周工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积极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精细化”的管理意识,落实“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学校管理的“执行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师德塑造人格魅力,以师能彰显学术魅力。倡导为人处世的“大气、正气”,培养专业素养的“灵气、底气”。

教导处:着力搭建“三大平台”——学习平台、实践平台、交流反思平台。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强力推进一个机制——携手学习研修机制。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教研活动要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沙龙活动”,利用集体环境氛围,有组织地引导教师学习;在校内“四课两查”的基础上,创设“走出去”锻炼的平台,通过集体备课反复研磨,推出新人,带动整体;进一步完善“上小论坛”,将论坛和教研相结合,论坛围绕教研课展开评课活动,逐渐培养教师“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习惯。

教科室:抓实教育科研,推动队伍水平攀升。“岗位设置”工作和“市区优秀教师”评比中显示了科研水平已经成为一些老师提升职称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要鼓励全体教师真研究,研究真课题,确保专任教师拥有研究课题的比例达到90%以上。建立课题指导小组,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实行阶段反馈、总结、实践指导。对各级个人和集体课题实施全程跟踪、理论指导,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和成果交流活动,确保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

德育处:加强班主任建设。通过对班主任的校本培训,利用班主任工作例会、论坛等形式,引导班主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改善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及班队活动设计等方面的能力;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不断创造条件,为年轻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专题活动。

4.离不开提质增效的魅力教科研。科研之路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必由之路,但这条路又是苦旅,奢望教师个体自觉自为,无疑守株待兔。如何挥动这根“指挥棒”,引发科研的“生产效应”,形成尊重科研崇尚科研之风呢?本学期力争做到“三个充分”:

一是充分利用绩效改革和岗位设置的效应,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可以说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可能是自发的,是需要自上而下地引领的。我们应该抓住绩效工资改革和岗位设置的契机,使教师更多更快地尝到科研的甜头,而饮水思源。

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科研团队的资源,培养教师的科研精神。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校内讲坛推广科研骨干的研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研究精神,以“精神”激发“精神”。

三是充分利用课题结题和成果推广契机,扩大科研效应。本学期的“生态”课堂结题和“品德课程研究成果展示”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应该做成亮点。我们一方面要积累提升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推出教师打出学校研究品牌。

5.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信息技术室做好新校舍网络规划工作,协同教导处做好学校资源库的充实完善,进一步研究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协同各部门做好学校网页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二:特色发展

理念内涵:特色,应该植根文化,滋养气质涵养品质;特色,应该面向全体,普及提高彰显个性;特色,应该秉承创新,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那么我校又在哪些方面哪些项目上具有优势呢?我们如何扩大优势项目,进而形成特色文化呢?

1.职能部门的主动策划、推出典型、前后一致。如大课间活动规划的集体舞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的更加有序有效。如各年级部的特色展示,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深化提炼,既可帮助班主任寻求研究总结经验,获得成就感,也可辅助年段部形成特色。

2.群策群力、循序渐进、内外一致。应该要让所有教师形成共识,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才可能实现高位均衡,才可能形成特色文化。既有内在的课程建设,也有外在的活动支撑。如低年段的校本课程蒙学教育,全体教师和学生都已经参与其中,并有受益有感受,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形成课程,久而久之必成特色。如我们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从实践中来,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接着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提炼、深化、坚持,以成为常规的习惯动作。

3.提升教师特色素养、长治久安、软硬一致。特色发展不仅对办学硬件条件提出要求,更对我们的特色师资提出要求。如我们的羽毛球校本课程,必须要相关教师参与并得到培养,才可能实现由借力向自力的真正的校本化转变。

4.艺术教育形成梯队、稳步提高、上下一致。克服即将到来的学校校舍改建带来的困难,保证“三团一队”的艺术团队活动正常,保持我们梯队建设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三:生态品牌

理念内涵:生态,是从彰显生命灵动的数学课堂走来,与回归生活的德育课堂融洽,是融洽的“和而不同”;是走向教师发展,携手共进的“和而不同”;是渗透到学校全面管理,具有上小文化特质的永恒追求。

回顾展望,立足现在,本学期我们要着力做的,就是逐渐扩大“品德实验”“数学生态课堂”的影响,从课程实验逐渐走向生态发展,亮出这两张“名片”,为实现“十二五”从特色走向品牌铺路。

1.打响主力团队,凝练上小精神,影响全体教师,实现教师发展生态影响。我校的品德和数学团队在课题引领下,近十年磨一剑,在区内乃至市内小有知名度。但如何利用好、学习好、坚持住呢?“精神”是关键、是灵魂。一是因为这种“精神”是长期沉淀下的互助友好等积极向上品质和不断追寻的更高的共同愿景;二是因为“精神”需要在分享中焕发新的精神,需要团队内部的分享,也需要全校范围的推广、知晓、学习,需要搭建更高的展示平台;三是因为可以以“团队精神”树立规范,提升师德,拉动绩效,赢得口碑,成就“上小精神”。

2.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辐射影响到其他学科,优化“两常”,实现学科建设生态效应。我校的数学生态课堂模式已经初步建构,我们也做过一些学科辐射的实践工作,但还不够深入;我校的品德课程实验也是成果喜人,很好地探寻他们的管理和研究轨迹,我们必定能从中汲取经验,优化“两常”(常规管理、常态课堂);本学期利用两大课题的结题和区品德课程成果推广契机,反思固化推广成果,扩大影响。

3.从课程实验中衍生出新型管理思想,构建局域生态管理结构。一是坚持携手学习的研训模式,促进教师发展走向生态。二是坚持德育课堂的延伸,促成德育工作走向生态。

 

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凝神聚力,以特色树品牌,以质量求发展,以师德塑形象,为上元小学“十一五”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