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劳动种子,培育工匠精神
发表日期:2024/11/1 16:32:42 作者:张玉迪
播种劳动种子,培育工匠精神
——南京市上元小学举行“科研基层行 课题助发展 课堂铸品牌”劳动科研活动暨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为强化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的服务职能,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基层科研调研行”将对江宁区区级以上教育科学“十四五”劳动专项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和指导,旨在以劳动课题为引领、典型课例为示范,引导区域内教师扎实开展劳动课题研究,明晰研究思路,提炼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的课程与基地建设,积极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10月31日,在我校举行“科研基层行 课题助发展 课堂铸品牌”劳动科研活动暨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各位专家,他们是南京市教科所科研员、正高级教师刘权华老师,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劳动教研员陈卉老师,南京市劳动教育指导中心杨青、周洁老师,江宁区教科室汪圣龙主任,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普教科蒋崇勇科长,江宁区教科室宣广莲副主任,江宁区劳动学科教研员王诚成老师。
活动以“劳动坊”集市拉开帷幕,专家和老师们漫游田园坊、纸艺坊、花灯制作坊、器乐坊、创客坊、篆刻坊、编织坊、金箔工艺坊之间,上元小学的孩子们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中草药种植、剪纸、漆扇、非遗花灯、乐器制作、创客作品、3D光雕、篆刻、手工编织、金箔工艺画……让人仿佛走进了劳动的“大唐盛会”。
紧接着,专家和老师们带着亲手制作的漆扇、自己配制的中药香囊、孩子们相送的非遗花灯等,欣喜地移步报告厅,开启下一段旅程。我校周兴全校长致欢迎词,对各位专家的带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八节课堂教学展示课,分布在4个会场同步进行。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与劳动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报告厅主会场:
南京市上元小学的宗颖老师带来的《平结手链》一课。宗老师先用一条精美的平结手链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接着,宗老师亲手示范操作,让学生结合操作示意图亲手尝试制作,有问题及时解决;之后,宗老师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完成手链;最后,一条条精美的手链在学生们的巧手中诞生了!
南京市上元小学王云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金箔画》一课。王老师老师通过自己参观中国金箔艺术馆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金箔的相关知识,亲自带领了学生们制作金箔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课堂上把美术学科和劳动学科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制作金箔画的过程中同时也学习到了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机器人教室分会场:
南京市上元小学张承宁老师带来《火星大冒险》一课。张老师以“火星漫游车地表探测”为情境贯穿课堂。首先,张老师通过“你知道地球的孪生兄弟是谁吗?”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入课题;接着,张老师通过“变身火星漫游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漫游车结构框架,鼓励学生创意设计和搭建;然后,让学生借助VEX123编码卡编写程序完成“环游火星一周”活动,体会“重复执行”语句简化程序的优势;随后,张老师通过“收集样本”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对火星漫游车进一步改装,增加机械臂,并使用“驱动到对象、发光、发出声音”等指令块编写程序完成将样本送回基地任务;最后,张老师通过"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发射"视频,激发学生对火星探索的热情,并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劳动在未来设计更先进的探测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劳动素养!
书法教室分会场:
南京市上元小学石巧老师执教三年级《剪窗花》。石老师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将音乐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创设音乐故事情境,带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剪窗花的乐趣。学生边剪边唱,体会音乐的节奏、强弱、旋律与剪纸艺术的综合联系。课堂上石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通过设计研窗花、剪窗花、赏窗花、评窗花等环节,使学生在聆听、律动、对比等艺术表现活动中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录播教室分会场:
科学园小学孙萍丽老师的这节课主题是“劳动享乐趣,行动正当时”,学生在课上分享了首次做家务经历,老师强调多请教、仔细看、勤动手重要性,课上还学习了晾衣服和叠袜子的方法及家务小妙招,最后学生们一起制定了家务劳动日历,培养劳动习惯。
来自禄口二小的保钦然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绘本阅读课《Beautiful plants》。课堂上,保老师与六(1)班的孩子们共同学习了种植植物的方法。通过how to plant, how to look after, how to share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引出主题意义:劳动使我们开心和强壮;劳动使我们耐心;劳动创造美味的果实;劳动使我们学会如何分享。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英语,同时能意识到劳动、分享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五(1)班分会场:
南京市上元小学郭乐老师带来《Jobs》的教学,课堂上通过歌曲和猜职业来导入新课,学习有关职业类的单词。然后在教学文本过程中通过组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找出关键信息来理解故事大意,以及运用图片、视频等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拓展环节,运用课前了解到的家人信息来做个简单的介绍,从输入到输出。郭老师这堂英语课,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根据学生的基础,去挖掘他们原有的知识资源,能够使学生在认知领域中掌握英语;在情感领域中激励情意;在智育领域中发展智力。
南京市上元小学张玉迪老师带来《竹节人的制作与赏析》这节课。张老师深挖语文教材《竹节人》一课,紧扣语文要素“学习竹节人制作指南并体会乐趣”,碰撞出语文与劳动的智慧火花。课堂上,学生“做”竹节人、“斗”竹节人,在“听说读写”中动手实践,趣味十足!这节课,向上生长,关注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好奇心与表达力;这节课,向下扎根,立足学科要素,以读促悟,在做中学,学中思。小小的竹节人,蕴藏着大大的魅力!
我校省级规划课题核心成员、江宁区劳动学科教研员王诚成老师为大家带来劳动坊课题汇报讲座《播种劳动种子,培育工匠精神》。王诚成老师向大家汇报了我校各个“劳动坊”的开展和研究情况,其中田园坊、纸艺坊、花灯制作坊、器乐坊、创客坊、篆刻坊、编织坊、金箔工艺坊精彩纷呈,孩子们劳动的笑脸和身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的最后,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普教科蒋崇勇科长和南京市教科所科研员、正高级教师刘权华老师,上台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们不约而同地盛赞了上元小学“劳动坊”活动,省级规划课题引导课堂,上小关注劳动教育,做“真研究”。“人间至味是劳动”,蒋崇勇科长和刘权华老师也向大家发出号召,劳动课程需要落实、劳动专业发展美好宽阔,坚守学科本位,共守育人责任!
相信上小学子在各式各样的劳动活动中,一定会学习到基本的生活技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追求创新的新时代小工匠精神。上元小学,在孩子的心田播撒劳动的种子!
文字编辑:张玉迪
审核: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