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科研>>校本教研>>阅览文章

劳动勤实践,匠心促成长——基于儿童劳动坊:“新时代小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

发表日期:2024/11/19 16:19:07 作者:张玉迪

劳动勤实践,匠心促成长——基于儿童劳动坊:“新时代小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

劳动至美,育人至真。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理念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劳动学思融通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劳动课程常态高效落实,20241118日下午,南京市江宁区小学劳动学科教研活动在南京市上元小学报告厅举行。江宁区劳动与综合实践学科教研员王诚成老师、南京市上元小学周兴全校长及江宁区各小学劳动学科教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41a5a382-8b70-478c-a4b4-04f4660a138f

第一节课是由南京市上元小学杨文佳老师带来的《包装礼品盒》一课,杨老师巧妙地以班上同学过生日挑选礼物的情境进行导入,活泼的语言、愉悦的氛围、亲身的教授,学生们时而探讨时而倾听,小组合作、干活不累。精美的包装在小朋友们的手上层出不穷。通过动手学习包装方法,学生们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包装带给礼物的价值和意义,更激发了他们生活中仔细观察与动手尝试的精神。

IMG_256

第二节课是由南京市上元小学宗颖老师带来的《平结娃娃》一课。这节课是《平结手链》的拓展课,利用平结的编织技巧,做一个小娃娃。宗老师在课堂上设置闯关的模式,激励孩子们闯过三关,最后成功做出了一个可爱的平结娃娃。

IMG_256
 

第三节课是王庆文老师带来的《纸的发明》,教学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10.纸的发明》。王老师基于“跨学科”“劳动与传统文化”等设计了相应的教学任务,整堂课寓教于乐,环环相扣。一开始,王老师带着孩子们读一读语文书中的段落寻找蔡伦造纸的动作,接着让孩子们体验造纸的过程,最后写下自己的造纸经历。孩子们通过阅读、动手操作和用笔书写,实现了语文和劳动的趣味融合。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辛苦,联想到先辈的智慧,课上生成的写话片段更是基于劳动实践,真实有趣。劳动和语文课程巧妙融合,必定会开出繁花朵朵。
        IMG_256

张玉迪老师以讲座《劳动最光荣、匠心筑未来》,带领大家走进上小学子的“新时代小工匠”奇妙之旅!在八大劳动坊里,孩子们化身家务小能手、小小农夫、美食大师、纸艺创意家、编织魔法师、器乐小达人、创客小天才和篆刻小传人他们种蔬菜、做美食、折纸艺、编手链、奏乐章、创科技、刻印章,劳动乐园里笑声朗朗,创意无限校外合作更添彩,中草药种植、篆刻展览显身手。劳动社团火花璀璨,编织、创客社团屡获佳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分享,锻炼动手创造,传承中华文化,工匠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这场劳动奇遇记,每个孩子都闪闪发光!

IMG_256

活动最后,江宁区劳动与综合实践学科教研员王诚成老师对本次活动作出总结并提出希望。首先,王老师肯定了本次劳动研训的活动意义。其次,她点明跨学科劳动课堂要立足实际,关注学生心理,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劳动虽然很辛苦,但实践后心情却很舒坦”。IMG_256

本次劳动课教研活动有力推动了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给劳动教师们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相信劳动教师们会以崭新的姿态砥砺奋进、笃行致远,在教育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风采,让劳动之光在上元小学校园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