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科研>>校本教研>>阅览文章

实验中的感悟

发表日期:2007/11/17 19:21:57 作者:无

实验中的感悟

南京市上元小学  吴秀凤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希望他们健康快乐,积极地成长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这里的健康当然包含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因素,生理健康是儿童成教授基本条件,心理健康则是儿童成才的重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每一位老师和家长在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之外,还应关心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因为自身存在的缺陷、能力不理想等因素,产生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说话做事总担心老师傅、同学会笑话他、轻视他产生了自卑心理。由自卑感形成的不同应激模式将会对他的学习、工作、交往等生活的多个方面产生消积极参与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教师作为教育的专业人员,应义不容辞地想方设方法,帮学生自树自信,带他们走出自卑的沼泽地,在教育教学中,我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努力纠正学生的自卑心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其中一个孩子的转变给我的人生感悟特别大。

一、发现

新学期我又迎来了一批刚入学的新生,一天,我在教小朋友认读“f”时,发现张书鹏总把“f ”读成“豁”,纠正七八遍“f”还是“豁”,我急出了一身汗,这时只听见一孩子大声插嘴道:张出鹏在幼儿园说话就不清楚,我们都听不懂。张书鹏应该红着脸低下了头,后来。我通过多方接触和观察了解到这个孩子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很多音发不准,一说快了,就说出让人听不恐怖行动的话,课堂上他基本不愿主动举手发言,课间不愿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起来有些内向、胆小、孤僻。

二、追因

孩童时期的自我概念是靠外部的评价建立起来的,教师利用小伙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转变成他的内部的自我评价,幼儿自从走进了幼儿园,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几年中,除家中亲人以外,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和小伙伴们,小书鹏一定是在老师和小伙伴们一次又一次的诧异的眼神和否定的评价中慢慢认识到自己生理的缺陷的,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当脆弱的,此时的他幼小的心灵根本无法承受太多的否定,于是说话或发言前总担心说不好会引来老师或同伴的批评或讥笑,自然地进入了自我封闭状态,这种自我保护从其陷入了越不说就越得不到纠正,越得不到纠正就越说不清楚的恶性循环状态之中。

三、真情帮助

如果任由他继续陷入自卑、自闭的泥潭中,将会隔断他与别人的交往,长此以往不但会严重阻碍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且会使他在孤独中怀疑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丧失学习的兴趣,还可能会……太多的可能令作为班主任的我不敢再想下去,自卑可能会使他丧失对自己、对周围一切的信心,扭曲的人格有可能会毁了他一生的前途和希望,太可怕了!我看眼里,急在心头,不由地暗暗发誓:一定要帮他重建自信心,走出自卑的沼泽地。

首先,努力建构一个温暖、轻松的师生关系,因为受过去不良的生长环境的影响,小书鹏对新集体的老师和同学产生了严重的戒备心理,畏惧心理上,我决心用关爱来感悟他,悄悄撤除堵在我们中间的这堵学生的墙,拉近我们的心里距离,让他“金口”不再难开,我经常挤出时间有意无意地同他聊天,给他讲故事,请他猜测谜语语等等,一开始,他常常紧张地看着我,很少说话,时间长了,有趣地故事,谜语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的戒备意识浑渐弱化,渐渐地愿意同我交流了,为了彻底取得他的信任,我还在生活上关心他,有时还拿一些学习用品去“贿赂”他,慢慢地,我真的成为他的朋友,凶乐意走近我,跟我说心理话了,后来我把《拉拉手,交朋友》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带领班级其他孩子同小书鹏一起做游戏、拍皮球等运动,让快乐的游戏和好玩的运动中增进他与同伴们的交往,为他提供更多的与别人交流的机会。

其次,努力做他最踏实的听众,帮他重建自信

在课堂,我十分注意把握问题的尺度,把比较容易读准的词、句留给我他读,把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留给他说,当他表达不清时,我总是耐心地鼓励他“想好了慢慢说,一定能能说得对又好”尽力为他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在课间交流时,他话一说快了,常常让人听得云里雾力的,我总是耐心去聆听,努力辨听他的话,每次看我听明白他的话时,他可爱的脸上常常挂起自信的笑容。

四、可喜的改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张书鹏终于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后半学期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变得爱学习、爱说话了,而且变得爱班集体、会关心别人了,在教室里经常能看见他主动弯腰捡纸片的身影,他被同伴们共认为班级的“清洁天使”更令我异常感动而又意想不到的是他看见我手上生了许多冻疮,竟悄悄从家里带来一盒冻疮膏送给我,我自己都没想到的事竟然让一个六龄孩童想到了,小小膏药满含着着多少小书鹏对老师的无限关爱!

在小书鹏的改变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态度有时会影响其一生,消积的态度可能扭曲孩子的人格,毁灭孩子的一生,积极的态度可能培养健康的人格,使其拥有灿烂、辉煌的人生,因此,小学教师应把握人格培养的黄金时期,努力在抓好“双基”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