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型,提高实验有效性
发表日期:2019/9/23 15:02:06 作者:王贤平
构建模型,提高实验有效性
——科学教研组第二次生态课堂教研活动
一、活动主题
构建模型,提高实验有效性
——科学教研组第二次生态课堂教研活动
二、活动方案
内容:王贤平老师执教《土壤的类型》并进行组内研讨
时间:2019年9月20日
地点:科学实验室2和科学办公室
活动对象:全体科学教师
三、活动记录
2019年9月20日,南京市上元小学全体科学老师齐聚科学实验室(2)进行了科学教研组本学期第2次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构建模型,提高实验有效性”。首先,老师们观摩了王贤平老师执教的《土壤的类型》一课。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首先,王老师以仙人球和水稻生长环境为例,引导学生注意到它们生长的土壤环境的不同。接着,王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并在记录本上画一画看到的,学生由此发现,可以根据土壤颗粒大小的不同分类,王老师引出这三种土壤的名称(沙质土、黏土和壤土)。然后,借助生活中常见的颗粒(花生米、绿豆、小米),构建模型,并小组汇报。在实验探究环节,王老师引导学生研究土壤的特点,先用手摸一摸,再和点水,握一握,搓一搓,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
紧接着,科学老师针对王老师的这节教研课,在教学设计、实验指导等方面作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老师们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是能引导学生构建模型,模拟土壤的类型,并引导学生寻找其他可研究的问题,体会三种土壤的不同点。存在的问题是前面建模的时间长了一些,后面小组动手实验的时间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