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师团队>>阅览文章
南京市上元小学“十二五”教师队伍发展规划
发表日期:2015/1/8 11:22:52 作者:蒋华
南京市上元小学“十二五”教师队伍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上元小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师资队伍配置,努力打造名师,搭建队伍建设平台,有效提高了上元小学的核心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
(一) 师德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扎实开展并推进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开展“优秀班主任”“师德群体”等评选活动,展示了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一批优秀教师成为师德建设的楷模,全校教师的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涌现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区青年文明号”“师德建设先进群体(个人)”“江宁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等一批师德建设楷模。共有数十位教师获得市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二)专业能力提升明显
“十一五”期间,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依托名师、高校资源,持续推进“生态课堂"实践研究、品德课程实践研究等,开展内容适当、形式多样的教师在职进修培训;扎实推进校本研修,“携手学习”校本研修模式多次在市区级培训中做专题展示、汇报;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积极参与“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江宁区特带优后备”“江宁区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的评选和培养活动;注重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校共培养了区级以上骨干教师42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名。
(三)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学校凭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不断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教师激励机制;实施骨干教师管理制度,有效发挥高层次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建立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建立了教师发展的的梯队,有效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二、“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和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上元小学的教育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实现“校园环境优美,文化育人;教师身正为范,质量一流;学生习惯良好,品质高尚的区域优势学校”的战略目标,已成为上元人的共识。
“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教师专业精神、职业理想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总量的不断增加与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成就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为我校实现有较大影响的“生态教育”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十二五”上元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营造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氛围,建立校本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进一步实施《南京市教师职业规范》,全员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2.营造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氛围
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学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弘扬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事迹,培育一批学校、区、市师德标兵。充分挖掘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涵,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
3.建立校本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建立以学校为本师生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价管理制度。
(二)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搭建平台,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到2015年,选拔和培养25-30名区级教学骨干,16-20名区级学科教学带头人,8-10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造就有省市区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使学校各年段学科都有知名的教师。
1.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建立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常态管理。制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鼓励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进修、学历提升。
2.完善骨干教师激励机制
加压驱动,促进骨干教师发展。加强骨干教师区、校两级评价考核制度,发掘想发展、肯发展、能发展的教师,建立培养梯队。
(三)创新生态式校本研修机制
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不断探索创新生态式校本研修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研训效能。
1.探索创新生态式校本研修模式
积极争取多方资源,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探索开展生态式校本研修活动;进一步推广“生态课堂”“品德课堂”课题研究成果,发展生态式校本研修模式。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研训效能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网上培训、EMIS系统等的使用,创新在区内有一定影响的“网络论坛讲坛”的形式,鼓励学校各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
(四)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根据上级安排建立探索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1.加强教师队伍统筹管理
进一步优化我校教师队伍结构,吸纳区内外优秀教育教学人才,完善落实教学配套措施。
2.完善用人制度和奖励政策
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完善优秀教师破格晋升制度。继续实施骨干教师考核奖励等各类激励政策。
五、教师队伍发展年度实施计划
1.2011年 教科研提升 促进教师发展
(1)教师科研为教学质量服务。加强教研活动课题化建设,认真提炼课堂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开展以微型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2)教育科研为教师发展服务。完善学校现有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做好个人课题的培训工作;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运用,趁“十一五”两大课题结题之势,成立“品德”“数学生态课堂”两学科成果推广团队,走上校讲坛,迈进区菜单式讲座,是成果推广,更是飘扬精神的旗帜。
(3)科研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结合学校的特色发展、品牌打造,挖掘“十一五”课题研究的优势资源或者不足,申报“十二五”科研课题,开展以人为本的行动研究,促进教研成果走向系列,呈现精品。
2.2012年 强化队伍建设 塑造高尚师德
(1)以师德建设铸就高尚师魂。师德并非高深,轰轰烈烈是辉煌,孜孜以求是平实,只要我们心怀理想,心系学生、学校,就是高尚,就是精彩。师德亦非无形,杜绝口号式师德,而在活动中不断提升师德涵养;师德即口碑,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活动;师德即规范,开展“对照规范找差距”活动;师德即效能,我们反对有才无德,倡导德才兼备,开展“树典型,学榜样”的活动,推出一批,带动一片。
(2)以专业引领练就精湛教育艺术。建立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一是确立“教学科研并进”的思想,通过提倡教师写专题总结、科研型教学随笔、高质量的教学心得、写作案例和有深度的反思记录等,发挥了教育科研引领的作用;二是确立“携手发展”的思想,倡导建立学科型团队,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确立“讲台+平台=舞台”的思想,打造常态优质课,站稳、站好每天讲台,积极搭建“赛课”“展示课”平台,提升教师的激情和睿智,在专业成就中提升幸福的指数,演绎自己的教育艺术。
(3)重视“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力量,优秀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军,因此要通过建立良好的选拔培养优秀教师的机制。一是要选苗,选出想发展、肯发展、能发展的教师,建立培养梯队;二是要育苗,对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大胆启用,精心培养;三是护苗,实行“三个优先”,优先外出学习,优先配置实验设备,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晋级。
3.2013年 做生态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1)建设生态优美的校园环境。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建设校园景观,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把学校建设为环境自然优美,布置整洁舒适的育人乐园。更新部分设备,努力配备班级的多媒体设备和视频网络教室,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的能力。
(2)促成生态和谐的人际环境,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年级组备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活动,课题组科研活动,工会组织的教工活动,加深教师之间的理解交流,改善教师的人际关系,形成讲团结友善、讲正气大气的教师文化。
(3)引领生态文化主流下的班队文化、社团文化等亚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走进每一个教室,接触每一班学生,都有新的感觉,但千帆竞发,殊途同归,积极向上是个性中的共性;队活动文化制度化,学校建立“星级班级”评比活动,并授予奖牌,开辟“星级队员”的评比活动,让更多的同学的品尝成功滋味;社团活动多样化,在“三团一队”的基础上,组建“羽毛球队”“美诗文社团”等多种形式的展示特长,发展个性的舞台。
4.2014年 发挥教师潜能 打造精品校本课程
(1)课程开发:多元开放,完善体系。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倾向,构建了的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开发了“五部校本课程”,即《金箔灿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经典诵读》、《快乐羽毛球》、“三团一队”,有的已经实施,有的还在建设,都需要在实践中要不断修改完善。
(2)课程实施:因材施教,双向选择。“十二五”期间我们着力于校本课程的普及落实,针对学生的需要和“五部校本课程”的课程特点,双向选择,彰显教师特长,激发学生兴趣。将相关课程落实到各年段部,或安排到课程计划之中,或安排到兴趣活动之中,总之做好时间落实,特长教师落实,检查评估落实。
(3)课程管理:立档建库,打造精品。在实践中积淀,校本课程的备课、音像、制作等过程和成果资料都要立档建库,资源共享。我们务必结合学校的实情,因地制宜,在推广普及中提高,优化“五部校本课程”,或整合,或推出主旋律,亦可淘汰不适应发展的。拟打造《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快乐羽毛球》强势,让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成为上小学生前赴后继的传统,让羽毛球特色成为上小学生的本色。
5.2015年 创生态品牌 做幸福教师
(1)紧扣“生态”关键词,自我提炼与升华。在特色建设、品牌打造的过程中,对“生态式德育”“生态式校本研修”“生态课堂”等方方面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抑或是失败教训,我们要作理性的分析和概括,提炼并升华为规律,并撰写成论文,见诸报端,可给人以启发,同时也是宣传,在社会上树立上元小学“生态教育”的品牌。
(2)以特色的校园文化,彰显“生态教育”品牌。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无论是建筑、雕塑、标牌、墙饰,还是口号、规章制度等,都要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方向、办学理念,使它成为师生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也使每一位来访者感受到浓郁的品牌氛围。
(3)拥有一流的教师,培育一流的学生,迎接品牌。师资队伍形成“个体突出,梯队合理,团队共进”的发展格局,拥有2-3名市学科带头人,一批区级带头人、骨干;培育有文化,有文明的学生,学生的生命活力昭示生态课堂。
(4)以高质量的办学水平为支撑,成为区域名校。没有质量的品牌是冒牌,学校以全面的质量确保每年效能评估为区级一等,以强势的学科和团队在省市打响知名度。让教师享受到品牌效应带来的职业幸福。
六、“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政策保障
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明确导向,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实现教师的幸福、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三)经费保障
提高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使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资助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等。
面临着“十二五”的重大发展机遇,上元小学教师将以学校发展、个人专业发展为己任,兢兢业业、克难求进,在生态品牌的旗帜指引下,不断超越!
南京市上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