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科研>>校本教研>>阅览文章

破解“想象类”习作教学的难题

发表日期:2016/4/14 9:18:16 作者:言克琴

破解“想象类”习作教学的难题

    4月13日,南京市上元小学成功举办了“江宁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背景下习作教学研讨活动”。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语文报社副社长、《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主编裴海安先生、江苏省教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李亮博士、区教研室周爱华老师,特级教师丁雪飞、吴勇以及来自全区小学的语文学科带头人、小语骨干班、青研班的学员,大家围绕“想象类习作教学内容开发和过程指导”的教研主题,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活动。

    上午的活动区教研员周爱华老师主持,南京市上元小学纪四清校长热情洋溢致欢迎辞,紧接着是上元小学三位青年教师的想象类习作研究课:冯芬老师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学情特点,设计了《摆玩具,编故事》一课,她先让学生在阅读范文中习得精准知识,即故事写作要有连贯的动作和有趣的对话;然后通过摆玩具、讲故事的活动,引导孩子大胆想象。

    潘燕老师的《我想过××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节日”入手,再以有趣的“猴子自助餐节”和“国际不打小孩日”打开学生的思路,最后以《我想过胖子节》的例文渗透了写作知识,让学生围绕节日的布置、打扮和好吃好玩的展开想象,描述了自己想过的节日。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这些奇特的节日带来的快乐,还学会了描写节日的方法,整节课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徐俊老师的课以“未来的××”为主线,从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说开去,引导学生关注未来事物“样子奇异”“功能奇特”“故事奇幻”,让学生的想象有的放矢,充满了神奇色彩,整个课堂达成度较高。三节设计不同而精彩纷呈的想象类习作课例,给与会的专家和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进行了“想象作文七人谈”主题沙龙活动,在特级教师、副校长吴勇主持下,就“想象类”习作教学中的目标定位、想象习作的“合理性”以及指导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晓庄学院王宗海教授、卞志娟教授、区教研员周爱华老师和执教老师进行了观点碰撞和学理思辨,为与会者教想象类习作厘清了认知,开拓了思路。

    下午的专家报告会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先生高瞻远瞩,就大时代背景下的习作教学阐述了自己的立场。他认为习作教学要走出狭隘的认知,淡化和模糊师生之间的界限、淡化和模糊课堂内外的界限、淡化和模糊校内外的界限、淡化和模糊课程之间的界限、淡化和模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界限,同时指出了“小学作文课堂文化”的建构主张,让与会代表耳目一新。

    语文报社副社长、《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小学刊主编裴海安先生从专业资深媒体人的视角为大家系统回顾了2015年的写作教学研究的“风向标”,他从大数据统计入手,分析了8家有代表性的语文专业杂志在小学习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层面取得的有影响力的成果,又为在场教师介绍了对推动习作教学研究有重要影响的4本专业图书。结合名师戴正兴老先生的研究综述,对习作教学未来发展描绘了真切的“路线图”。

    最后江苏省教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李亮博士作了《习作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精彩报告。李博士认为从习作教材只是一个素材,教师要做教材的建设者、超越者,习作教学倡导“全过程”,让教学每个环节扎扎实实,最后又就想象作文中“想象”与“想象力的表达”、“想象作文”的地位以及“想象合理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观点对当下习作教学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此次活动,聚焦了想象类习作教学内容开发和过程指导,其探索的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十分巨大的。通过此次研讨活动,教师们对于想象类习作教学的认知和实践将会有一次整体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