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党群团工会>>阅览文章

上元小学支部学习市第13次党代会报告

发表日期:2011/12/14 14:53:06 作者:无

上元小学支部学习市第13次党代会报告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

一、会议主题: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奋斗

二、会议召开背景:

“两个率先”继往开来、科学发展再铸辉煌

三、大会的主要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中共南京市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奋斗!

第二部分:过去五年的成就

一、主要成就: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成效。

2010年,GDP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5000亿元和500亿元,均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

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由166亿元提高到1013亿元,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9%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由38%提高到42%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69倍和3.25倍。

万元GDP能耗下降21.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9.2%

2.城乡统筹跨江发展实现新突破。

出台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南京行动纲要,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着力改善江北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建设用地计划和财政转移支付向江北倾斜。

3.城市功能品质迈上新台阶。

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一城三区”、“五个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河西新城区中部地区基本建成,中央商务区初具规模,商务、文体、商业和滨江轴线布局拉开框架。实施城市品质、市容环境、人居环境三项提升行动,

完成铁路南京南站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加大“绿色南京”建设力度,建立重大工程“绿评”制度。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综合管理机制。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010亿元,地铁通车里程由21.7公里提高到85公里,林木覆盖率由21.6%提高到26.4%,新增绿地606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1.9平方米提高到13.7平方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308公里提高到48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

4.民生改善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

大力推进创业富民、保障安民和政策惠民。五年中,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5%12.3%,新增就业岗位10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分别是前五年的3倍、2.8倍、2.9倍,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五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建立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3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约80万居民得到住房保障。

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5.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

深化法治南京、平安南京建设,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

6.文化建设水平有了新提升。

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公益文化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省会城市中率先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7.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新成果。

8.党的各项建设得到新加强。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

抓住换届、大部制改革等契机,统筹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市管正职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的竞争性选拔制度。

建立“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深入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

二、经验与体会:

1.必须锲而不舍推进“两个率先”。

2.必须与时俱进优化发展思路。

3.必须全心全意强化执政为民。

4.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统筹发展。

5.必须坚持不懈创新党的建设。

第三部分:今后五年的工作

一、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六个注重的最新要求、省委实施八项工程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为根本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追求,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方针,坚持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全面开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局面。

通过两到三年的奋斗,成功办好2013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和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把河西新城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生态市、生态园林市、森林城市和亚洲体育中心城市。

通过五年的奋斗,在省内第一批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列,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跻身国内城市前列,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

二、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建立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监测考核机制,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37个指标,以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综合衡量南京现代化建设成效。要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的劳动层次(就业方式)的提高,着眼于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人的幸福指数的提高,大力促进民生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二是突出把握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这一定位。就是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国际性功能,以人为本、以文化为魂、以绿色为特色,集人文特质与绿色发展特点、智慧型内涵与生态型品质于一体的城市。打造三都市三名城

三是突出办好2014年青年奥运会这件大事。精心组织实施筹办青奥会、提升影响力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计划,办一届参与最广泛、活力最强劲、创意最新颖、特色最鲜明、青年最欢迎的青春盛会、文化盛会、体育盛会,

三、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追求。科学发展是大局,改革创新是动力,和谐稳定是根基。全面提高南京的首位度。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是南京实事求是、势在必行的现实选择,是尊重历史、把握规律、顺应时代的科学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最适战略、超越发展的最优路径。必须更加自觉地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更加坚定地落实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的关键举措,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坚持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方针。民生福祉是最终追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资源环境是基础支撑,文化内涵是灵魂所在。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把加强民生需求保障、现代农业农村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举措,强力解决最能反映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感受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是坚持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

四、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推动区域创业创新体系建设

推动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大扩容。

推动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大提升。

推动科技创业创新制度大优化。

(二)大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全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发展。

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大力推动统筹城乡建设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区域供水全面覆盖,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推动重大功能区展现新形象。

(四)大力推动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省定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五年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2.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5.5万元,这是一个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实现翻番,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8%

积极稳定物价,抓好菜篮子工程。

坚持公交优先,到2015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250公里,主城公交出行分担率达50%左右,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

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办优质教育的方向,整体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确保教育发展规模、质量和投入在全国领先。

着力加强幼儿园建设,大力提高公办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比例,努力解决36岁幼儿入园矛盾。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增强服务能力,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完成青奥配套场馆改造和建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

全面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进一步提升平安南京建设水平,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努力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

(五)大力推动文化建设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

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彰显历史文化风采,促进现代文化繁荣。到2015年,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200平方米,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六)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市、生态园林市、森林城市,使南京经济生态更高效、环境生态更优美、社会生态更文明,打造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确保2014年青奥会举行时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让人民群众更多看到蓝天白云,更多呼吸到清新空气。

着力保护生态资源。制定最严格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生态绿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五项制度,更大力度保护区域生态资源。

着力塑造生态风貌。持续开展绿色南京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区绿量,打造宜居的绿色社区;进一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和净化,打造清新宜人的绿色生活空间。到201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28%,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

五、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全力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二)全力打造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建设创业创新型领导班子。

夯实党的基层组织。

(三)全力推进党的各项制度建设

改进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四)全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推进反腐倡廉改革创新。

(五)全力塑造干部作风良好形象

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完善作风考核评议长效机制。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