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科研>>校本科研>>阅览文章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发表日期:2007/11/16 16:49:55 作者:无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南京市上元小学

一、      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关注生态,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成长。

(二)、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本课题即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数学教育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挖握生命的潜能,提升教育的价值。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态认知角度出发,数学教育既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也不是简单的日常生活情景的模拟,它本质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把数学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进行的对数学意义的建构。

三、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总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研究和实践,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理解生命的意义,努力构建能够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生态课堂,达到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提升生命价值的目标。

具体目标:

1、如何用生态学理论的观念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民主、自然、趣味的生态型学习环境,建立一种师生间朋友般的和谐氛围,让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师生双方都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2、怎样通过对数学生态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将教学过程由单向的灌输和“接受”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让师生双方在“对话”和“互动”中进行情感交流,互动对话实践,创造与资源开发,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经历自然生长的过程,获得促进生命生长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1、生态课堂关注生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2、生态课堂营建情境着意营建生态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将日常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上升为学校数学的知识,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努力搜集和捕捉学生中生成的有用资源和问题资源,呈现和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在和谐的情境中自由汲取尽情飞扬。

3、生态课堂诱发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即引导学生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生态课堂倡导合作。班级是一个群体的集合,群体动力是最常见的生态现象,合作共生是最基本的生态表征,课堂中的合作交流是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也应是知识探索,情感交流的主要活动形式。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在预习中合作交流——质疑问题;(2)在新知中合作交流——加深理解;(3)在练习中合作交流——拓宽思路;(4)在评价中合作交流——促进发展。

5、生态课堂满足“愉悦”。给予儿童以幸福的愉悦不仅是教育的目标,也成为教学过程的追求。愉悦来源于心理的满足,来源于创造的成功,来源于个体为群体的接纳。 (1)满足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 (2)满足学生好动娱乐的需要。 (3)满足学生好胜成功的心理需求。 (4)满足学生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相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学习有关生态学的教学论、学习论的理论,为课题研究和方法的指导提供理论参考。

2、案例研究法:以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和师生成长的案例来剖析、追问、反思。

3、行动研究法:发挥一线的优势,在实践中研究,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

九、课堂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1、论文:教师撰写的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案例,数学反思,经验总结等。

2、光盘:数学生态课堂的典型研究课例、成果汇报课、现场观摩课等。

3、报告:该课题的研究报告。

4、专著:汇集优秀的论文、案例、报告等,形成较系统全面的经验,以便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