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享受成长的幸福
发表日期:2007/11/16 18:55:29 作者:无
在实验中享受成长的幸福
南京市上元小学 王 宁
新德育课程
带来自由平等的嘱托
带来以人为本的叮咛
如滴滴甘霖
沁入、滋润
那一颗颗年轻的心
享受着煎熬后的顿悟
享受着成长后的美满
用生活的清泉灌溉课堂
将课堂的阳光洒向生活
实验的生活充满诗意、创意
我们的生活走向温暖、幸福
2002年秋,我校非常荣幸地成为全国知名专家国家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组组长鲁洁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教育哲学的当代转向与德育课程的创新》实验学校,与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实验同步进行。“抢抓机遇,努力做《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实验的先行者”成为我们参与课题实验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信念和目标。两年来,我们实践着也反思着,学习着也探索着,播种着也收获着。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从开始的陌生、茫然,逐步走向熟悉、清晰。我们与新德育课程亲近着,我们也在实验中享受着成长的幸福。
1、实验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课程向生活的回归实现了教材的生活化、课堂的生活化。实验中的课堂呈现的是一个个孩童生活的话题,一幕幕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生气勃勃的活动场。教学形式多了,学习内容丰富了,孩子们活跃了,自信了、大方了、想法也多了,“我想……”“我认为……”一个个充满童趣、童真的想法使教师感到格外的兴奋。这样的课堂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也多了,没有“预约”的精彩也多了,课堂教学已不再只是预设,而是开放、生成。课堂里笑声多了,对话多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信息多向传递相互交流的空间大了,体验成功的机会也多了,看到这些使人感到清新舒坦。实验教师还将学生的视野引领到精彩的大千世界,让学生去观察,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究、去追寻……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发现,围绕一个主题,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收集各种各样的相关资料,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2、实验焕发了教师的魅力
实验的日子可以说是亦苦亦累亦潇洒,我们守望着这片土地,享受着跋涉的煎熬,品味着耕耘的乐趣。我们欣喜地发现最有魅力的德育课程实验正焕发着教师的魅力。读书学习、实践反思正在成为实验教师的生活习惯,宁静志远、团结协作正在成为实验教师的教育态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正在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我能行”、“我能做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实验的先行者”实验信念正在化为教师全面投身课程改革的信心。
◎我们必须读书学习。当生活德育走向我们,新的理念便不断地冲击着我们,挑战已扑面而来。教师是做,然后知不足,在实践研究中教师深感理论的匮乏,我们的老本已经不够吃了。一方面我们细心聆听专家的谆谆教诲,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习课程标准以及有关书籍。如果说在一开始是实验逼迫教师去读书学习,那么及至今天,教师已逐渐养成了“实践――学习――研究――实践”的习惯。我们学,然后知深浅。在实践学习中教师们更觉生活德育的浩瀚,随着实验的推进,挑战越多,我们必须不断读书学习。教师们逐渐体验到读书学习是实验研究的需要,是投身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不断充电,主动建构新的知识来完善自己,才能担当实验的先行者使实验不断深入,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我们应该不断反思。实验中我们的教师要每周开一课,一小结,每月一交流总结。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教师都感到很痛苦,一些教师不会反思,交流中也寥寥数语。但我们坚持下来了,教师们的反思小结渐渐由少到多,由表及里。教师们开始品尝着反思的甜蜜,在读书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交流争论中反思……随之教师的实验论文多了起来,不断的在各级获奖发表,我们也先后编辑了4期实验专辑。
◎我们需要团结协作。新课程改革决不是一两个骨干精兵的事,我们的新德育课程实验也不例外。一开始我们就组织了一班子教师参与实验,我们开展集体备课,沙龙约会,论文交流等活动。在这里有茫然与茫然的面对,也有智慧与智慧的疏理,还有争论中凝聚的思考。在这里我们更感到了团结的重要,在协作中相互汲取,攻克了一个个难题。随着实验的深入,生活德育向课外的延伸,我们又需要学校德育处、少先队的协作,我们又吸取了一些班主任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进该实验研究,在相互团结协作中构建学生课内外生活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在相互团结协作中教师们体验着携手成长的快乐。
◎我们探索教学路径。新德育课程编排体系变了,教材是将儿童生活为课程的基础,营造和展示的是儿童全部生活的缩影,是一种与儿童生活相一致的情境,是一种对话的文本。源于生活的话题,启示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你——我”之间的对话,启示着教师在教学中调起儿童已有的经验。丰富多样的图例,启示着教师利用它去开发和延伸。教师可利用它设计活动地开展,可利用它拓宽学生的思维。可利用它引导学生去观察、访问、探索、实践;可利用它进行反思、议论、交流,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可利用它引发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和课外的拓展延伸活动。充裕的空间,启示着教师去创造。教师可利用这些充裕的空间,根据孩子特点、需要以及学校现有的条件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可利用它引导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作出判断;自己去设计和创作,自主去探究、去实践、去体验等等,使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实现双主体对已有知识经验的重构与发展。
◎我们相信“我能行”。今天面对我们取得的些许实验成果,那一篇篇实验论文,那一本本实验专辑,再回想我们起初的茫然与畏惧,我们的实验教师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是我做到的吗?原来我是可以做到的,我能行!其实这正是教师们在实验中接受一个个挑战,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撞击每一个成功的暗点,产生一次次惊喜的体验,最终凝聚成了可贵的自信。这种自信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师自强不息,一定能呵护我们的教师幸福成长。
3、实验发挥了辐射作用
随着实验参与面的逐渐扩大,由刚开始的两个班,扩大到后来的一至四年级的24个班。由于本学科的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实验,加上实验活动的频繁、实在,更重要的是有专家的现场指导,使得实验的不断深入,让教师将逐步内化了新课程理念迁移到其它学科。随着实验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也逐步跟进。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实验的成果推广到其它学科。重点抓了两大系列活动的开展:第一:“配课标——学课标——考课标——用课标——写实践体会”;第二:“学教学案例——搜集各学科教学案例——实践中发现有特色的教学案例——写成功的教学案例”。
实验让我们成为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实验的先行者,带动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也为我们赢来了“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基地”的机遇和挑战。
4、实验促进了学生课内外生活一体化的德育模式的构建
教学活动与学校其他活动的贯通是本教材内在的要求。在实验中,我们围绕着教材的单元主题,结合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以教材为线索,将课程作为引导学生学习体验生活的点,通过各类前延后伸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学生生活实践体验的面。如:三年级上学期我校德育围绕三大主题开展活动:
三年级上学期德育主题活动的安排
主 题 |
目 的 |
内 容 |
爱集体教育 |
认识我是集体的一员我能为集体做什么? |
开展“我为集体争光彩”活动提出“三个一”的要求:为管好班级出一个主意,为他人献一条学习经验,改掉一个缺点 |
安全 教育 |
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预防方法 |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
爱家庭教育 |
我是家庭的一员现在的我能为家庭做什么? |
开展“妈妈夸我长大了”或“我让家人笑了”活动 (1)在家庭中确定一项劳动岗位 (2)学会一项家庭服务劳动 |
我们发现,儿童从感知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在互动中找到解决生活问题和困惑的办法,感受到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快乐和喜悦;从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实验自我价值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中感受到快乐和喜悦……这样的德育是儿童当下生活的需要,儿童有感觉,有体验,能理解,用得到,有收获,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将学习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并在不断地生成与建构中学习生活、改善生活。
5、实验促进了家校谐调
新课程实验赢得了家长的喜欢。教材中的话题家长喜欢,因为很多话题都是他们在家教中遇到的问题,教材给予了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新教材的实践中,学生的表现家长喜欢,因为他们感受到孩子变了,变的爱动了、爱问了、爱观察了、爱思考了……新教材中要求家长参与孩子的活动多了,家长急了,急自己知识面窄了,方法少了,急于要学校给予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如何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在彼此对应的饥渴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日趋协调。
新德育课程实验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耕耘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为她付出,为她兴旺,我们的智慧与汗水轻舞飞扬;收获在这片土地上,她为我们打扮,为我们梳妆,悄悄的让我们起了变化,孩子们在欢笑、教师们在成长、学校在发展。我们的路还很漫长,但我们已经打下了基础,种下了希望。我们将迎着阳光,去享受更多的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