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
发表日期:2011/11/28 20:22:05 作者:无
上元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
(修订稿)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区教育局确定的“省内领先,国内有名,国际有影响”发展总目标和我校提出的“第一年适应,第二年改变,第三年精细”管理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此项工作旨在引导教师用心育人,潜心教学;在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上做精、做细、做实;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业水平,保障我校教学质量发展的高度、速度、美誉度。
二、组织领导
组长:苏 飞 副组长:李月胜
组员:许元明 周兰美 蒋 华 蔡永翔 言克琴 徐 俊 芮红梅
三、具体要求
(一)备课
1.教师备课重点要放在熟悉课标、研读教材、选择教法、分析学情、指导学法等方面,并在备课材料以及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教学难点要从学生角度思考确定。
2.采用备课本备课的,教师必须将其中所有环节填写完整,备课内容应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要过程。
3.青年教师(30周岁以下)及新教科目的备课必须手写详案,对具备一定工作经验(骨干教师或带头人以上称号或至少带过一次年段循环教学且教学态度认真)的教师,可以手写精准、实用的简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必须用1号本备课,体育学科用专用本备课,其它学科可以用2号本备课。
4.非集体备课学科实行电子备课,必须经教导处备案,教案必须结构完整、栏目清晰且根据学生实际不断修订、充实。有明显的自备或深度备课痕迹,必须使用学校统一的电子表格格式。
5.语文、数学学科,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案,必须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展开集体研讨、备课;按时备课,必须超前一到二周;应注明复备和上课时间,复备内容原则上不少于每篇教案的1/4且用不同颜色标明。教案应与上课内容一致。集体备课电子稿需上传一份至学校FTP—教导处——相应年级、学科的备课文件夹中。
6.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辅助材料,可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部分,但不得以导学案(若其中环节与备课环节基本一致的导学案可酌情对待)代替教师备课教案。
7.不同的课型都得有备课教案。规定一课时一案。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备课,必须留有课后反思(即后记)。课后反思的次数应不少于总备课数的1/2,反思的书写形式可根据不同的备课方式确定,可在相应栏目中反映,可另外附注,字数不少于30字。
8.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段规定的课时,定期(开学前、期中、期末)检查教师备课数量和质量,重在质量,做好检查等第(等第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的书面记录,并将其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9.学校行政领导要蹲点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前公布明确,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狠抓学科集体备课质量。要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成效。语数外学科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其它学科每两周一次。具体时间规定如下:每周二下午语文,每周四下午数学;每周三下午英语。双周三上午1—2节课,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组集体备课。品德团队单周一下午1—2节课。
10、各教师开学前制定好教学计划,期终前制定好复习计划。
(二)上课
1.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等,一经发现作为教学事故处理,外出参加各项活动,经分管领导批准,自行调课后到教导处备案,校内活动,经年级部主任同意,自行调课后到年段部备案。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预备铃响后人应进课堂。不得迟到,不得中途离开教室。手机不准带进教室。在课堂上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提前下课或拖堂。学生作业或进行其它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不得自行休息。上课期间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批改作业(自习课、困难班时间除外)。
3.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严肃课堂纪律。课堂上教师必须仪表端庄,语言亲切,声调适中,体现教师良好的修养。上课要精神饱满,不得坐着讲课,自觉践行新课改理念,教师要大胆尝试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罚站、让学生到教室外,不得有侮辱学生的的言语等。
4.中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5.学校要建立领导巡课制度。要将每班课程表按统一式样制作置于教室门外墙壁上,便于巡课检查,并留有书面记录,定期于教师会上集中反馈。
6.学校要定期开展校内视导活动,要组织相关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反馈,有总结。学校要对薄弱学科的相关教师进行认真分析,制订帮扶计划,确定结对领导、骨干教师定期开展活动。
7.学校要依据各学科主要课型基本教学要求,狠抓常态课教学,坚决杜绝不合格课,确保每堂课的教学效果。
8.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上好每一节课,自觉接受教师监督,每学期至少有一位行政领导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一节示范课,敢于做全校教师的典范。
9.教师无故不服从学校分工或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影响,可作为教学事故处理,年终考核为不合格。
10、室外活动要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带学生离开教室,要注意组织好学生排队离开和整队回来。
(三)课堂训练
1.学校要规定并监控课堂练习的量,确保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所有文化学科当堂训练时间不少于10分钟。
2.教师要精心选择习题,举一反三。严把讲义印刷关,印前备课组长签字。坚决反对乱做题、滥做题现象。
3.每节新授课必须有适量时间训练,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双基训练。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补充习题》作课堂作业内容,必须全做全批。
4.教师必须当堂对学生的训练进行选择性讲评,做到有练必评,对发现的共性、个性问题及时讲解,选择典型题目,作深度剖析,记入教后小记。语、数、外作业当日批改,作文批改不隔篇,品德、科学、美术作业批改必须在下一节上课前批完。①批改等第:一律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第。(英语学科除外)②作业(含作文)批改的符号采用教材上规定的符号,不得随意自定符号。③每次作业打“√”竖行尽量对直,“√”的大小尽量一致。④《补充习题》必须全做全批,《评价手册》选做选批。⑤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用铅笔作业,其他年级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作业(数学作业作图除外)。⑥作文批改大作文篇篇(人人)有总批,总批每字占一格,书写不能潦草,眉批不少于三分之一。作文本第一页是全学期作文目录,等第写在每篇作文题的右上方。小作文批改有等第、有日期,提倡有总批。⑦学生作业错误必须订正,订正后教师必须复批。学生作文错别字订正后教师必须批改,并将“口”字关门。
5.学校要及时监控学科训练的质,通过校内检查、学生评教、评比等方式进行监督、考核。每学年要进行1-2次学生问卷调查,将学生问卷的结果分析运用于五认真检查,记入业务档案,要有过程,有落实,有记录,有实效。
(四)课后作业
1.课外作业量要控制,所有文化学科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等学科的课外作业提倡配套资料与教师自编相结合,但不得违反上级规定布置学生购买教辅资料。
2.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体现趣味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难度要适中。语文学科:一篇课文2次作业,其中大、小作文各不少于8篇,教师可以再另配一本作业本,作为听写、订正用,或补充一些练习册上、书本上没有的作业形式。习字册每课要批两次。数学作业每学期不少于80次,补充习题要全做全批。英语学科每学期不少于50次,补充习题要全做全批。品德填图册、科学实验册,选做选批,每学期不少于15次。美术学科要按照教材要求完成规定作业。
3.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及时、规范批改,及时讲评。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与评优晋职挂钩。
(五)辅导
学校要根据各班级学生实际,制定提优补差辅导计划,明确辅导任务,抓实辅导过程,确保辅导效果,并对辅导工作定期考核检查。要有过程,有举措(如可让相关学生签名等),有记录,有实效。
综合学科教师要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建立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学科活动,每学期活动不少于15次。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效果。
(六)检测
1.学校要在坚持规范办学的前提下,组织学科质量检测,每单元结束后及时进行调研,形式可多样灵活,调研后当周批完,批改后汇总成绩并及时分析成绩(下载成绩登记表)。及时补差,提倡让部分学生复考,直到过关为止。保管好资料,学期末上报教导处。用好用活相关数据,不得排名。分析教学得失。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举措,有记录。任课教师要进行成绩记载,作好错题分析,设计补偿练习。
2.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内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设置教学质量预警与奖惩制度。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举措,有记录。
(七)听课
1.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经常听本年级组老师的课。要有过程,有记录。语、数学科备课组长以及各教研组长每学期要听遍本组内所有教师的课。
2. 学科教师间要相互认真听课并详细记录听课过程,校内教研组活动听课,听课人必须对所听的课打好评价表并及时交给本组组长。听课人必须认真填写听课笔记,所有栏目填齐(如:日期、打分、等第、评价意见等)。要及时把所思所感写成课后评价。听课后及时坦诚评课,评课要评教学理念,评教材处理,评教法运用,评学法指导,评教学过程,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评课活动要有过程,有记录。
3. 学校规定各类人员每学期听课节数。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区教学骨干层次以上的教师不少于20节,教学校长、教导主任等中层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含班会课3节),其中,一把手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含班会课5节)。
4.学科教师每学期要写出不少于8篇的听课、评课感想或反思随笔(每篇不少于300字),语、数学科分年级,其它学科按教研组开展学科博客的制订,以便对此开展交流、评比等活动。
(八)教研
1.每学期每位教师需开设一节公开课,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交给各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处汇总;学校要强化行政领导蹲点教研组制度,每学期要公布到人。随时督促和定期参加校内教研活动,与学科组教师一道听课、评课、交流、研讨。要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
2.区教学骨干以上教师必须参加学科团队,要积极承担各类教研活动任务,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要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效果。
3.学校要制定教研奖惩机制。行政领导要带头撰写教学反思与论文。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至少一篇教研论文或经验总结(必须为本学期所教内容,且不少于2000字,50周岁以上教师每一学年不少于一篇)。
4.学校要重视校本教研,专人负责,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效果。并提供具体的校本教研材料。
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章立制、责任到人、明确标准、抓实过程,从而实现管理的全方位、全视角、全过程、全覆盖。
南京市上元小学教导处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