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科研>>信息通知>>阅览文章

2011-2012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12/2/21 9:45:09 作者:许元明

精细管理求质量     教学改革促发展

上元小学2011-2012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工作将以朱局长在冬季校长会上的讲话为指南,以追求“绿色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细管理、重点带动”为路径,继续深化三大工程建设:核心工程求质量,聚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抓研修,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品工程显特色,倾力打造学校教学品牌。

具体工作:

一、追求“绿色质量”,以质量立校。

我校生态课堂很早就提出:我们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出发,理解生命的意义,研究生命的规律,挖掘生命的潜能,提高生命的价值。

朱局长则强调:我们应该追求育人的质量、全面的质量、绿色的质量。要追求“绿色质量”,必须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在珍视师生宝贵时间、呵护师生身心健康、保持良好学习兴趣、享受快乐成长过程的条件下,追求教学质量的高产出。

1. 要向课程要质量:课程是为学生打开现实性与可能性之间的通道;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有效载体。

首先是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各项国家课程,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认真准备迎接市级飞行调研。

其次是要建设具有自我个性的校本课程。继续开发和实施“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要把低年段经典诵读与中、高年段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规划,努力让学生系统化的了解、欣赏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让他们在继承中创新,在寻根中超越。继续借助尤广礼羽毛球俱乐部的人员优势和技术特长,在二、三、四年级实施“快乐羽毛球”的校本课程。要完善这两项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三要继续推进课程超市的开设。进一步发展“三团一队”活动;鼓励艺体学科教师开设兴趣小组活动。继续聘请校外有特长的教师到校任教,开设跆拳道、书法、珠心算、素描等课程。积极引进民间手工技艺课程的开设,以利于孩子们找寻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兴趣。

2. 要向习惯要质量:要注意学生常规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每一节课中认真落实,学校要在每一天的巡课和每一次教学视导中,掌握学生的站、坐、写、玩等行为习惯;各教师在每一节公开课、研讨课中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课、发言、作业等习惯;教导处、年段部还要在每一次家长会上,就学生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与家长沟通、交流。

本学期要着重强化学生发言习惯的培养,要制定发言习惯的培养计划、近期培养目标,要扎实的在每一节课中进行训练,各教研组要对这一工作进行交流和展示,学校将安排专题视导。还要强化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依托语文学科团队积极开展各项读书活动,积极参加第四届美诗文诵读比赛和第三届金陵书香小明星和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努力让读书成为了孩子们的美好习惯。

3. 要向活动要质量: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能力。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参与率、普及率,让全体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我校各学科教师都要注重开展课内活动,各教研组还要积极开展学科主题展示活动。比如校内运动会、书法绘画比赛、红歌会、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等。

4. 要向检测要质量:朱局长也说,追求升学率是必要的,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如何确保高产出、消除高消耗。我们要依靠备课组的力量,把各年级学科教师组合成团队,用团队的力量弥补个体的不足,获得共同的进步。要用好教辅资料,我们教师要多做题,多选题,让学生少做题,做精题。切实用好单元自测题和《评价手册》、《补充习题》,要追求实效,努力做到“四精四必”。单元自测要完善讲评课的备课与上课;错题订正工作要落到实处,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掉队。

5. 要向管理要质量:常态课堂要围绕区教研室提出的“精细化教学管理年”的目标,规范、持续、深入地开展教学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我校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着力做到要求清晰、责任明确、措施有效、考核规范。严格执行我校的《五严规范要求》、《常态课要求》,努力做到从备课到上课,从学习到练习,从教学到检测的各项教学行为的规范有序。以《常态课管理制度》为保障,认真做好巡课制度、教学视导制度、五认真月查制度、评师评教制度的执行与完善,加大对常态课的测量、诊断、指导的力度,深入到教师教学“五认真”的各个环节中,发现问题,逐步改进。

二、打造教师队伍,以教师强校。

坚持“团队为船、携手为桨、机制为帆”的校本研修之路,继续发挥品德“花之队”和数学“梦之队”的“旗帜”作用,积极开展各学科团队的建设和活动。本学期还将围绕“机制创新”这个中心,在抓好师德建设的前提下,创新基础教研活动,创新携手学习机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优秀的师德群体能成就优质的学校教育。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本学期要积极开展师德学习活动、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加强教师师德修养,还将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结合新课程课改,推进法制教育校本教材建设,努力推进我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优化教研活动品质。教研组、备课组要落实行政领导蹲点制度,各教研组要依据区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务实的制定本组的活动计划,积极主动的实施和落实。在规范两组活动的基础上,本学期还要着重对以下研讨要点进行探索和尝试:

要点一:从注重教学技术到注重实践反思。纵观以往的教研活动更偏重于教师在把握教材、组织提问、教学环节过渡、衔接等技能、技巧的熟练度,本学期要更加关注如何从杂乱无章的经验中理出头绪,将经验加以分析、整理、归纳,从中萃取出具有共通性的部分,使零碎的经验成为有意义的组合。

要点二:从着眼教材教法到转向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研究教材教法主要关注的,一是教师如何吃透教材精神,二是选择恰当方法,三是更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就要关注学生的现有基础、发展需求和实际可能性,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关注教师的“教”如何适应学生的“学”。

要点三:从注重组织活动到着意培育研究状态。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否定的,但是低水平的教研活动给教师带来的触动比较小,教师的发展也就比较慢。提高教研活动的内涵,归根结底在于教研活动要培育教师的研究状态。我们要努力在学科教学研讨中引入研究文化,特别是我校提出的生态教育理念,要让教研活动成为培育教师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的主要行动。

要点四:从关注自身经验到关注理念更新和生态文化。以往的教研活动注重个体某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本学期的校本教研还要关注经验和问题背后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尤其要研究课程标准,要从研究教材教法走向对课程的研究,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看教材、看学生、看教法和学法,逐步培养教师的整体意识、目标意识。

3.创新携手学习机制。首先要继续构建学习型团队、学科类团队、教研组、备课组、毕业班团队等,积极谋划建立艺体综合学科团队。

其次要重点打磨学科教师团队,积极上联区级各学科核心团队,获得他们的帮扶和指导;利用区级、市级带头人、骨干教师评比、市基本功比赛选拔赛、学科优质课比赛的契机,锻炼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参加区级菜单式教学展示活动和课堂观察活动,认真准备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教师基本功比赛。

第三是要巩固和创新携手学习机制。不但要按计划开展好各项业务学习活动,灵活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整体计划好骨干教师的汇报课、教研组研究课、青蓝结对活动等;更要整合和创新网络论坛、学科博客、专题网站、百姓讲坛等方面的工作。更要在机制创新上认真思索,积极施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让机制创新成为每个团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三、加强课题研究,以发展兴校。

当前,区级一流学校的发展已经步入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教学特色可以体现在常规工作上,只要能把常规工作做到细致、做到极致;教学特色也可以体现在独特的管理理念上,只要这种理念能够引领思想、促成行动、彰显魅力;教学特色还可以体现在前沿的课题研究之中,只要这些研究能够做的深入、做出实效、做出影响。

本学期我校将深入、广泛的开展好“生态德育”、“生态课堂”两个课题的研究,努力推动我校教学特色的进一步发展。

让课题促进教学。按照区室要求与学校工作计划的安排,加强生态课堂的教学改革研究,要坚定生态课堂的理念,要坚持改革创新之路,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减负增效,努力追求“生活生动生态”的人文课堂和育人的全面的绿色质量,要积极展示和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

让课题发展学校。进一步凝练生态课堂的理念和实践抓手,在整个数学学科进行推广,向语文学科进行辐射。牢固树立工程意识、精品意识和成就意识,倾力打造我校特色,树立我校教学品牌。

让课题引领教师。要通过课题的研究来引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指导教师,要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更要借此锻炼教师,打造团队,建设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高、生命力旺盛的骨干教师队伍。

 

老师们:质量是立校之本,我们要抓课程、抓习惯、抓活动、抓测试、抓管理,一着不让,低耗高效追求绿色质量;教师是强校之根,我们要坚持“团队为船、携手为桨、机制为帆”的校本研修之路,打造学科团队,创新携手学习机制,多维并举,且思且行打造阳光团队。我们只有立足于教师和学生,努力实施绿色质量、阳光团队和生态课堂这三大工程,才能打造上元小学光明的未来。

谢谢!

教导处

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