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11/2/18 17:15:20 作者:无
着力建设教师队伍 聚力提升学生素质
----上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工作仍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建设教师队伍、提升学生素质为具体内容,以“规范、质量、特色”为引领,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核心工程求质量,聚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抓研修,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品工程显特色,倾力打造学校教学品牌。
具体工作:
一、着力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为保障,注重过程和结果、求真务实地开展好各项学习、实践和反思活动,使教师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
1.完善制度建设。
讨论制定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奖励制度,规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与管理,要从课堂教学、学生辅导、活动开展等各方面对两组建设进行引领与管理。从研究专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等方面细化两组建设,继续规范研究课、汇报课和集体备课的过程。研究课要完善过程,观摩课要扩大范围,集体备课要坚持发挥规模教学优势,坚持做到“四定”、“三步走”。“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 “三步走”:个人自备、集体讨论、个人复备三个步骤。
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职责,尤其是汇报课、讲座、课题研究等工作,学校将作整体安排。各骨干教师要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教导处将结合学校“十二五”规划,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加强团队建设。
构建学习型团队、学科类团队、教研组、备课组、毕业班团队等,形成立体型网络,使各位教师参与到团队中来,在团队中共学共研共发展。
重点组建学科型教师团队。总结数学教师团队和品德教师团队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从骨干引领、活动开展、形成氛围、团结协作等方面带动语文、英语学科教师团队的发展。围绕语、数、英学科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赛课活动、第七届市优青评选第二阶段的赛课磨课活动,注重过程,形成学科团队。积极谋划建立艺体综合学科团队。
进一步强化毕业班团队建设。在优化人员配备的基础上,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加强携手学习机制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完善“上小论坛”,将论坛和教研相结合,论坛围绕教研课展开评课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沙龙活动”,利用集体环境氛围,有组织地引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传统文化。认真落实青蓝结对活动,作为对携手学习机制的补充形式,抓实新教师的培养过程,充分发挥好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发扬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教师的专业发展眷顾每一个执教者。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基本功赛、课堂展示、课例研究等活动,我们将与教研室对接,邀请教研员参加我们的活动,指导、引领青年教师快速前进。
3.深化各项活动。
首先要开展好各项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师德学习活动、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按计划开展好业务学习活动,引领教师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灵活开展信息技术培训,针对不同教师,选择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形式。本学期将以参加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语文、数学、英语)的上课比赛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其次要扎实开展好各项实践活动。整体计划好骨干教师的汇报课,结合学科带头人的工作要求,落实学科讲座工作。教研组要完善研究课的活动过程,研究专题、学科课题、个人课题要结合。研究专题要明确,课前要讨论设计意图,课后要反思教学目的的达成。备课组要规范地开展好集体备课工作,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积极打造各年级的“精品教案”。要开展命题能力研讨活动,通过研讨、交流、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
第三还要一如既往地开展好反思提升活动。通过网络论坛、百姓讲坛来携手学习,反思提升。要结合学校集体课题的研究,围绕研究的难点、热点、焦点开展讨论、交流,吸引教师,激发热情。本学期区教研室将开展数学学科教学反思案例评比活动。
二、聚力提升学生素质。
围绕“基础性”的六个方面,在“全质观” 、“高效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的指引下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扎实的双基、强烈的兴趣和健康的爱好,力争在区级调研中保持第一方阵。
1.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重视学生课堂常规训练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听课、发言、作业等基础性习惯。积极开展小幼衔接的专题研究,针对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从坐姿、读书、写字姿势等习惯入手,控制近视率的上升。
2. 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继续、扎实地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任课教师要着眼于中差生的提高和进步。年段部、教导处将共同努力提高各年段乃至全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各学科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小型竞赛、提优补差活动来抓过程、促效果。
3.培养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健康的爱好。
一是要加强课内练功。不管是文化知识、常规习惯,还是艺术、体育素养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优化、强化和提升,各学科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语文课堂要重视书写,注重阅读;数学课堂要紧密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综合学科要注重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技能的训练与强化。
二是要集中课外展示。继续开展课外阅读和三团一队的普及活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各教研组还要开辟新的活动形式,积极开展学科主题展示活动,并且结合区教研室开展的英语短剧比赛、数学与生活作品及小发明比赛、数学解题能力比赛、书画现场比赛、金钥匙比赛等各项活动,在校内开展相关选拔比赛,通过选拔比赛的深入、广泛开展,促进广大学生的素质提高。
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以《效能评估方案》和教研室研究制定的《“五严”背景下学科质量监管方案》、《教学大检查细则》为指针,围绕区教研室提出的“精细化教育管理年”的目标,规范、持续、深入地开展教学管理活动。
1.明确要求,教学行为规范化。
进一步修改、完善我校的《五严规范要求》、《常态课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加以严格执行,涵括“六课”:课程、备课、课堂、课改、课题、巡课。努力做到从备课到上课,从学习到练习,从教学到检测的各项教学行为的规范有序。
2.制度保障,管理过程合理化。
以《常态课管理制度》为保障,扎实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做好巡课制度、教学视导制度、五认真月查制度的执行与完善,加大对常态课的测量、诊断、指导的力度,深入到教师教学“五认真”的各个环节中,发现问题,逐步改正。尤其要强化作业的要求:四精五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学生练习之前教师必须先尝试练习,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加强巡课制度,增强巡课制度的分析矫正功能,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深入地分析问题,还要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要经得起市、区两级的飞行调研。
3.深入课改,高效课堂科学化。
要在区教研室的指引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围绕学科教研重点,自觉、理性地开展课堂实践与反思。
语文学科的教研仍将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指导思想,坚持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推进课外阅读”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倡导“一篇课文两课时完成”,研究常态课“清晰目标、精心设问、提高效率”的具体策略、方法,进行语文课程校本化的研究,重视学生作业管理与书写的质量的提高。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质量,进行班级课外阅读视导。加快科学识字的研究。
数学学科教师要继续以数学生态课堂理念为指引,通过开展骨干教师主题汇报课做引领,积极尝试、实践体验学习、导学学习、综合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提优作业设计,抓好、抓实提优补差工作,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力争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中有新的突破。
英语学科教师要继续努力探究学生有效的自主互助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各学科都要继续加强有效教学的研究,要研究自主互助的有效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四、倾力打造教学特色。
要不断强化特色发展意识,突出内涵发展思路,要深入开展校本课程研究,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优化教育质量的增长方式。
1.深化教学特色提炼工作。
要注重校本特色的提炼和升华,要从特色项目向学校特色、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凸显全面育人的文化内涵。要围绕学校提出的生态教育来不断提高认识,要谋划从数学学科向各学科辐射。各学科题要明确,课前要在备课组,结合学科带头人的工作要求,开展好
2.积极开展品德学科的课程改革研究。
深入推进品德课改,巩固、扩大这一品牌。品德团队的发展需要响亮的团队活动,响亮的团队活动也更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本学期,要定期开展品德研修班活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培训和比赛,促进团队前进、教师发展。
3.努力完善校本课程的改革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将是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教育有着重要价值。
本学期要继续开展好“快乐羽毛球”和“经典诵读”、“三团一队”校本教材的实践与编写工作,要把校本教材的编写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要让校本教材的内容走进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把校本教材的编写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争取出成果、促队伍、出效益。要引进有意、有识、有才的家长、退协教师等,参与到三团一队的校本教材编写工作中来。
老师们,今年是教研室提出的“精细化教学管理年”,我们既要立足于“六课”,优化过程,细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要潜心聚力的提炼内涵,打造特色,走向文化育人的自觉境界。
2011.2.16